石化易会-石化产业会议服务平台
首页>石化产业项目>辽宁大唐煤制天然气项目迎来重启,东北能源格局生变
辽宁大唐煤制天然气项目迎来重启,东北能源格局生变
日期:2025-09-01    

近日,辽宁省和中国大唐共同召开大唐煤制气项目重启联合推进专班启动会。项目投产后,输气管网将直接辐射沈阳、抚顺、本溪、阜新、铁岭等市,增强各市清洁能源供应稳定性,对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化解金融风险意义重大。

会议指出,大唐煤制气项目是支持我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项目。项目投产后,输气管网将直接辐射沈阳、抚顺、本溪、阜新、铁岭等市,增强各市清洁能源供应稳定性,对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化解金融风险意义重大。

会议强调,成立联合推进专班体现了辽宁和大唐重启项目的共同决心。联合推进机制建立后,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压实工作责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各级专班要将任务明确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

会议要求,要以“倒计时”的紧迫感统筹推进工作,早日实现项目重启和区域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省直有关部门要主动靠前、精准施策,加快推动解决有关问题,为项目复工提供全链条保障。要建立“常规调度每周通报、突发紧急事项马上通报”和“红黄灯”预警机制。


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

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位于阜新市新邱区煤化工产业园区内,计划分三期实施,三期共年产40亿标方煤制天然气。

每期年产13.3亿标方煤制天然气,同步生产焦油、粗酚、硫磺、硫铵等副产品,配套建设输气管线全长334公里,产品原计划供给沈阳、铁岭、抚顺、本溪、阜新5个城市使用。

该项目于2010年3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2011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

2013年下半年,因煤源、铁路、市场、技术等原因停工缓建,2014年正式停建。

2016年,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率先复工。

2018年1月项目继续建设方案通过审议,4月全面复工。

2019年下半年,铁路专用线正式开通运行,气化、净化、硫回收等主装置陆续中交。

2020年6月,大唐阜新A/B系列完成吹扫。

2025年3月,辽宁省有37个项目没有取得节能审查意见就擅自开工或建成投产,共涉及综合能耗1000余万吨标准煤。其中,阜新市涉及阜新市新邱区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0亿标方煤制天然气项目。

2025年6月,准备复工。

2025年8月,阜新项目已完成专班组建、问题起底、方案制定。

截至2022年8月,项目已完成投资219.86亿元,已建设完成一条生产线,具备年产13.3亿标方煤制天然气条件。


东北能源格局或将迎来深刻变革


辽宁省与中国大唐集团共同推进大唐煤制气项目重启,标志着东北能源格局或将迎来深刻变革。这一百亿级项目位于阜新市新邱区,是阜新历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能源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总产能达年产40亿标方煤制天然气,并配套334公里输气管线,辐射沈阳、抚顺、本溪、铁岭等城市。项目自2010年获批后因煤源、技术等问题于2014年停建,但已完成首条生产线建设,具备年产13.3亿标方天然气的条件。

从背景看,东北正加速构建“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体系,而煤制气作为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方向,技术突破为其重启提供了支撑。2025年大唐集团在内蒙古的克旗项目创下气化炉连续运行344天的行业纪录,低阶煤制气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增强了项目的可行性。同时,辽宁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超50%,但天然气等低碳能源仍需补充。煤制气项目重启可弥补传统能源退坡与新能源波动性之间的缺口,形成多能互补格局。

分析认为,此举将重塑东北能源格局的三重维度:

一是区域能源安全,项目投产后可提升辽宁及周边城市的天然气自给率,减少对外依存;

二是产业协同效应,副产品如焦油、硫磺等可联动化工产业,而输气管网建设将促进基础设施升级;

三是绿色转型平衡,尽管煤制气碳排放高于可再生能源,但其技术清洁化(如耦合绿氢)能缓解环保压力,符合辽宁“十五五”规划中“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目标。

此外,项目重启还承载着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经济使命,通过央地合作盘活219亿元存量资产,带动就业与投资,化解历史金融风险。

然而,挑战亦不容忽视。煤制气的高水耗与碳排放可能与环境目标冲突,需通过技术升级(如绿电耦合)和严格监管化解矛盾。若成功,该项目或成为东北探索传统能源绿色转型的标杆,为全国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新旧动能共生”的样本。


©2025 石化易会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城中国化工大厦  

京ICP备2022028652号  电话:13520167902(同微信)